為進一步推進武漢市教育家型校長培養工程(小學)的有效實施,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,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,優化教學方式,貫徹現代化教育理念,我院于2022年8月15—17日在黃陂縱橫大飯店舉辦了主題為“未來學校,未來課堂”的集中研修活動。
01
教師眼中的“未來課堂"
關于未來課堂,我們邀請到全國著名教育專家 余映潮 老師為大家帶來《談“學為中心”課堂對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要求》。在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與推進上,余老師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創新者。他的"板塊式教學"使不同層次、不同方式的語文實踐活動都能有機地得到安排,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,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。他指出:新課標背景下的學科教學,要求我們的日常教學習慣發生根本的變化?!皩W為中心”的課堂,應該是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真正培育的高效課堂。然后借用鮮活的案例提出教師可通過四項重要措施提升專業素養。
▲(從左至右、從上至下依次為:董瓊,葉顯發,余映潮)
02
校長眼中的“未來學校"
來自宜都創新實驗學校的 王昌勝 校長分享主題是《建設一所未來的學?!?,王校長是全國知名教育改革專家,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未來學校研究中心執行主任。他從學校理念重塑、文化重建、組織重構、結構重組、流程再造、評價創新等方面為學員打開了未來學校建設的新思路。
▲(從左至右依次為:王昌勝,張才生)
03
學者眼中的“未來教育"
周平紅 教授《人工智能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》和 易寶林 教授《推進教育信息化,打造智慧教育》兩場專題講座使我們再一次明確了教育正在走向數字教育時代。工廠式、標準化的教育“舊”形態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和時代發展需求,社會“新”生態正強烈呼吁重新定義學校。虛實融合、數據驅動、泛在智能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關鍵詞,引領教育走向精準、走向科學、走向個性、走向效能。
蒲蕊 教授的《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學校治理能力提升》,從治理背景與前提談到現階段面臨的挑戰與困境,并給出學校治理能力提升路徑。她指出世界范圍內的一個共識:單獨依賴學校并不能完滿地解決學生發展在當下所面臨的全部挑戰,當然也不能單獨依靠家庭和社會作用來解決。因此,其理想狀態是學校般的家庭與家庭般學校。
▲(從左至右、從上至下依次為:周平紅,蒲蕊,易寶林)
▲(從左至右、從上至下依次為:張俊,徐紅詠,朱堤飛)
04
學員眼中的“未來學校"
聆聽了專家講座后,學員也開展了“頭腦風暴”,開啟了關于“未來學?!钡臅诚胫?。通過坊內研討后,每坊都派出一位代表進行展示。
▲(從上至下、從左至右依次為:
王艷勤,周紅纓,林娜,冷菲,舒暢)
|